主講:
林清老師的地方政府與政治(地方自治概要)私房筆記專屬加購課
預計錄影時間約6小時(休息與板書時間,剪輯後會刪除)
第一堂、第二堂課預計於113年06月15日前上架,購買後觀看期限至114年06月30日。
◎ 課程大綱:
地方政府與政治(地方自治概念)私房筆記章節內容
第四章 地方事權、地方立法權
貳、地方立法權與地方法規
一、地方法規體系
二、自治條例
三、自治規則
四、委辦規則
五、自律規則
六、地方法規的制定(訂定)程序
七、地方法規的效力位階與救濟
八、自治條例可否較中央法令為更高、更嚴格的規定
(一)學理見解
(二)憲法法庭111年第6號判決
第五章 地方政府組織
壹、地方政府組織型態
一、各國地方政府組織型態
(一)權力一元制
(二)權力分立制
(三)我國法制:權力一元制
二、美國市制
(一)市長制
(二)委員制
(三)經理制
(四)市長經理制
貳、我國地方立法機關
一、省諮議會
二、我國地方立法機關:名額、集會、職權
三、府會關係
(一)府會關係的意涵
(二)地方制度法的規定內容
(三)府會關係的特性
四、覆議制度(地方制度法第39條)
五、預算的審議(地方制度法第40條)
(一)審議流程
(二)未依期限完成的處理
(三)「參與式預算」
1、參與式預算的意涵、原則
2、參與式預算的存在風險
3、參與式預算的優劣分析
4、參與式預算的影響
5、參與式預算的實施條件
五、地方議員(代表)行使職權的權利保障與義務限制
(一)權利保障
(二)義務限制
六、透明化政府
叄、地方行政機關
一、地方民選首長的人事任用權
二、區公所之地位與職權
三、村(里)與社區、社區發展協會
第六章 地方財政
壹、地方財政的基本概念
一、地方財政的意涵、地方財政管制
(一)地方財政的意涵
(二)地方財政的特性
(三)地方財政健全的條件
二、中央對地方財政管制措施
三、地方與中央財政支劃分的法制
(一)財政收支劃分法第37條
(二)地方制度法第70條
(三)司法實務(釋字第550號)
貳、地方財政收入
一、統籌分配稅款、補助款的意涵、不同
二、統籌分配稅款
(一)意涵
(二)主要類別
(三)功用
三、補助金(類別、原則)
四、地方稅
(一)地方稅的意涵
(二)地方稅開徵的限制
(三)地方稅開徵的程序
六、公共造產
(一)公共造產的法制
(二)公共造產的實作
七、我國地方財政問題及充實方案
(一)我國地方財政的問題
(二)地方財政充實的方案策略
第七章 地方選舉與罷免
壹、地方選舉
一、地方選舉的意義、功能
二、被選舉權的要件與限制
(一)積極條件
(二)消極條件(選罷法第26條)
三、選舉區的劃分
(一)大選舉區
(二)小選舉區
(三)選罷法規定
四、投票制度
(一)單記非讓渡投票制的意涵
(二)優劣分析
五、出席、缺席投票制度
六、選舉訴訟
貳、罷免權的意涵、行使程序
一、罷免權的概念
二、單一選區及多席次選區罷免的差異
第八章 地方自治監督與府際關係
壹、地方自治監督的概念
一、地方自治監督的意義、原則與界限
(一)地方自治監督的意義
(二)地方自治監督之原則與界限
(三)輔助性原則與多層次治理
二、合法性監督與合目的性監督
三、核定與備查之監督
貳、地方制度法有關地方自治監督的規定
一、地方制度法規定的自治監督方式(地方制度法第75至84條規定)
(一)代行處理
(地方制度法第76條)
(二)權限爭議的處理(憲法第111條、地方制度法第21、24、24-3、77條)
三、中央或上級政府對地方民選公職人員的監督
(一)停職(地方制度法第78條)
(二)解職(地方制度法第79、80條)
(三)司法懲戒(地方制度法第84條)
四、地方民選公職人員之補選(地方制度法第81、82條)
五、民選人員的辭職方式
六、派員代理(地方制度法第82條)
叄、府際關係
一、府際關係的基本概念
(一)府際關係的意涵
(二)中央與地方的府際關係
二、府際合作關係
三、新府際關係
四、府際關係模式的探討
五、政府績效管理
䦉、地方自治監督的課責對象、方式
一、地方自治監督的課責(對象、基礎、方式)
二、公民參與政策的管道
(一)公民參與政策過程的管道
(二)面臨的困境
(三)強化公民參與的策略
單元 | 5 | 個 |
總時數 | 177 | 分鐘 |
第四章 地方立法權 | 28 Min | |
第五章 地方政府組織 | 35 Min | |
第六章 地方財政 | 18 Min | |
第七章 地方選舉、罷免 | 15 Min | |
第八章 地方自治監督與府際關係 | 61 Min |
